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導向性原則
1.定義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中小學生正處在品德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又年輕幼稚,缺乏社會經驗與識別能力,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2.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二、疏導原則
1.定義
疏導原則又稱循循善誘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髙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2.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1.定義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span>
2.貫徹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1)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2)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
(3)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認真執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1.定義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2.貫徹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
(3)對學生進行德育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
五、因材施教原則
1.定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2.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六、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1.定義
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是指德育要引導學生把課堂道德理論學習與課外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提高道德認識與養成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該原則的實質是要求德育不應單純寄望于課堂道德理論教育,而是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來進行。
2.貫徹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道德理論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2)注重實踐,培養道德行為習慣。
七、長善救失原則
1.定義
長善救失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
2.堅持長善救失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⑵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⑶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八、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1.定義
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并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青少年學生缺乏一定的行為自控能力,這就決定了在正面引導的同時,必須加以必要的紀律
2.貫徹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以科學的理論、客觀的事實、先進的榜樣和表揚鼓勵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學生。
(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啟發自覺。
(3)建立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并且嚴格管理,認真執行,督促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
九、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1.定義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個別學生,又要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辯證地統一起來。
2.貫徹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組織和建設好集體。
(2)要通過集體教育學生個人,通過學生個人的力量影響和轉變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