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目標
1.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的三大任務)
面向全體學生,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2.素質教育的三維目標
素質教育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具體目標
1.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獲得“雙基”,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2.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整體規劃課程門類和比例,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學生需求。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以教材為本位的傾向,強調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結束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問題分析解決以及溝通合作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教學實踐得到改進的能力。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三、新課程改革目標的特點
1.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做人。
2.注重學生的整體全面發展。培養目標的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旨在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3.強調終身教育的基礎性?;A性是基礎教育及其培養目的根本性,基礎教育的基礎是為人的發展、終身學習打基礎。
4.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新課程把“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懷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的精神,積極進取、求實、求是、頑強的品質,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習慣。
5.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每一個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新課程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關注學生的健康,讓學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動活潑地成長,是新課程的追求,是新課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