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與農業》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黃土地”和“黑土地”的區域差異。
2、掌握北方地區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3、了解華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華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響。
過程與方法 1、明確我國北方地區所處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2、了解北方地區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地理科目的情感。
2、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學習地理知識。
※教學重點 1、“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自然特征。
2、掌握北方地區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教學難點 1、理解導致華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的各主要地形區及其自然特征。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沁園春 雪》。這首詞描述的是北國雪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毛主席筆下的“北國”吧。
二、新課講授
(一)黑土地 黃土地
1、北方地區的范圍
我國北方地區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北方地區的地形
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
東部: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面積廣闊
西部:黃土高原----溝壑縱橫
3、北方地區的氣候
溫度帶:北方地區地跨我國的暖溫帶和中溫帶
氣候:北方地區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mm;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夏季
干濕區:北方地區屬于半濕潤區
4、黑土地
東北平原地區在冷濕的環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
5、黃土地
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被稱為“黃土地”
黃土高原被深厚的黃土所覆蓋;華北平原由黃河和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區堆積而成
(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北方地區發展農業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北方地區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
2、北方地區主要的農作物
糧食作物:小麥、玉米、谷子
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北方地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和解決措施
制約因素: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解決措施:空間上分布不均勻可以跨流域調水;時間上的不均勻可以修建水庫;從長遠看應該發展節水農業
三、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北方地區的三個重要地形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由來,并通過讀圖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北方地區的氣候差異。
四、作業布置 地理填充圖冊P6-7 同步練習冊P7-9
五、板書設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