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好,我的說課題目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節課。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選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審定通過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一節。
通過前面三冊書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于幾大生物類別,如:植物、動物以及特殊的動物人類的相關知識有了相當程度地了解,但是關于這些生物到底是怎么來的,即地球上生物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本源性問題,學生并不清楚。在這節課中,我將就這個問題和學生展開探討。因此,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過程。該節內容所在的第三章整體都在講述生物是怎么來的以及之后是如何進化的,而這之后,整個初中階段的生物學學習也近于尾聲??梢赃@樣說,第三章學習之后,學生的整個關于地球生物的知識體系才算初步建立起來,而作為第三章的開篇——本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本節重點:①: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②: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本節難點: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②: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②: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生命起源問題的探討,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和敢于懷疑的精神。
二說教法
下面我來講講教學過程的安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地球上生物的起源過程,關于這個問題學生不可能親自去探究,但是學生可以做到探尋前人的腳步來逐步地了解這個問題。因此,對于該節課程,我的主要思路是,通過一步一步提問,層層引導學生順著前輩科學家的思路去思考、去討論、去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于年齡、知識儲備以及思維能力上還有欠缺,所以不可能每層問題都能思考到位和回答準確,所以我將在每個問題后給與他們及時的提示和準確答案。這樣,雖然很遺憾地沒有讓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但是學生在老師有意識地引導下,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我的能力目標2也就實現啦。
三說學法
本次授課的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經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地球上現存生物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學生初步的生物相關知識體系的建立也即將完成,只差最后一塊重要內容,即現存的這些生物又是怎么來的。作為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同時,我希望能夠進一步的激發學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討論法 講授法的方式展開,又為了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本節內容,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片以及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學習本節時,我特別鼓勵他們多多提問,多多討論,這樣就形成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學生也較好地掌握了本節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在引入環節,我用圖片的形式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物,然后再給出幾十億年前原始地球樣貌(荒涼、死寂、沒有任何生物)的圖片。在兩副截然不同的圖片的視覺沖擊下,學生們的頭腦中自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現在的生物是怎么來的呢?”由此,我引出了今天這堂課的話題。
在課前大多數學生都搜集了一些相關資料,因而不少學生都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后我用一張特殊表格進行歸納,總結為以下幾種觀點:神創論、自然發生論、化學進化論、宇宙生命論、深海熱泉論等。
由于以上幾個觀點是人們在不同時期對生物起源的不同認識,體現了人們對事物認識的由淺到深的過程,其中蘊含著深刻而連貫的科學思維,因此,在講授新課的環節中,我也將引導學生順著前人的思考軌跡來學習新知。第一個出現的觀點是神創論,PPT展示中國和基督教文化中的相關神話傳說,并提出問題“你贊成神創論的觀點嗎?如果不贊成,說說理由”隨即學生們展開熱烈討論,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根據生活經驗明白神創論是不正確的,但是很難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甚至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思考,這個時候我將會列舉出正確觀點的四大特點,提示學生從這些方面入手。并用兩個例子說明了神創論的致命傷(存在反面證據)。人們不再從神身上找答案之后,又開始從自然現象上去找了,由此產生了第二個觀點——自然發生論。我首先用三個圖片(上面有三種自然現象)介紹了該理論的主要內容,學生從本能上覺得該觀點不正確,但是又無法提出好的反駁意見,這個時候我適時地介紹了兩個經典實驗,即意大利醫生F.Redi實驗以及巴斯德肉湯實驗,由于巴斯德肉湯實驗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因此學生們討論之后,自己就能說出自然發生論的錯誤所在,并認識到生物不可能自發產生,而是來自于原有生物。到這里為止,前兩種理論雖然都被推翻,比如自然發生論被幾位科學家用精巧的實驗推翻了,但是關于最早生物是怎么來的(即生物起源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這個時候的學生會比較茫然,不知道再從哪個方向去尋找答案,這時就需要我的提示和幫助了。我將重新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首先從分析原始地球入手(動畫模擬原始地球的真實情況,介紹當時的地球成分),帶領學生發現當時的地球條件以及地球上只有無機物的事實。接著幫助學生回憶初一知識:現在在地球上的生物的基礎是物質和能量,物質中包括了無機物和有機物。通過前后的對比,學生們自己意識到一個關鍵的東西即有機物的有無?!澳敲船F今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又是怎么來的呢?”我適時的拋出了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爭論,有同學說地球產生的,也有人說是外星來的。關于這個問題,爭論不出任何結論的,科學家大膽提出一個辦法,即通過模擬當時的地球環境來看看有機物到底怎么來的。這個實驗就是米勒實驗。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這個實驗,我采用了動畫來演示實驗過程,并對實驗中的關鍵點進行了提示,最后引導學生自行得出結論:原始地球是能產生簡單有機物的。由此引出第三個觀點——化學進化論。米勒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無機物到簡單有機物這個過程,但是離生物整個個體來說還是差得太遠,為了學生能夠進一步思考下去,我給出了一個“化學進化路線圖”,引導學生明白下一個進化進程應該是從簡單有機物到復雜有機物,并及時給出了一則舊聞“中國第一個合成了人工牛胰島素”來說明這個進化進程也可能在原始地球上實現,最后的一個進程即由復雜有機物進化到原始生命,由于其內容太超過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所以由我簡單介紹帶過。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我還用幾個生動的例子簡單介紹了另外一些關于生物起源的觀點,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科學認識的復雜性以及永不停息的探索性。到此,新課全部介紹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