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1]把盛有水的試管斜夾在鐵架臺上(如圖1-1).在試管底部小心加熱到水沸騰.把一塊潔凈的玻璃片移進試管口,觀察并記錄玻璃片發生的現象:
變化前的物質
液態水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試管口有水霧產生,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變化后的物質 液態水
結論 變化后無新物質生成
[實驗1-2]取少量膽礬(或稱藍礬)放在研缽內(如圖1-2),用杵把膽礬研碎,觀
察并記錄膽礬發生的變化:
變化前的物質
藍色塊狀的膽礬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膽礬由塊狀變為粉末狀
變化后的物質 藍色粉末狀的膽礬
結論 變化后無新物質生成
總結:
以上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物質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一).物理變化
1.概念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例如:汽油揮發、鐵水鑄成鍋、蠟燭受熱熔化等.
2.物理變化的特征
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僅是形狀、狀態(氣體、液體、固體)的變化.
[實驗1-3]將少量膽礬和研碎的膽礬分別放入2支試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
蕩直到變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別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并記錄試管中發生的現象:
變化前的物質 藍色的膽礬溶液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產生藍色沉淀
變化后的物質 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
結論 變化后有新物質生成
[實驗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試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用配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塞住試管口,使彎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注意觀察并記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變化和澄清石灰水發生的變化:
變化前的物質
石灰石等
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①石灰石表面有氣泡產生, 石灰石逐漸變小.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變化后的物質 二氧化碳等
結論 變化后有新物質生成
總結:
這幾個變化中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二).化學變化(化學反應)
1.概念
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例如:木柴燃燒、鐵生銹等.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1)有其它物質生成. 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隨能量變化. 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三).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是否有其它物質生成.
(2)聯系:化學變化中包含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學變化.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我們把物質在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分別叫做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下面我們學習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例如:鐵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鐵銹; 銅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銅綠;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等.
提問:
(1)回憶一下,點燃蠟燭時有哪些現象?
(點燃時,首先看到蠟燭變軟,然后變成液態,再燃燒.)
(2)蠟燭在熔化時生成新物質嗎?我們把液態的蠟燭冷卻后會怎樣呢?
(液態蠟燭遇冷又會變為固態,沒有新物質生成.)
總結:
蠟燭的熔化是物理變化,這種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例如: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下面我們重點介紹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
1.熔點
當固體物質受熱時,達到一定溫度就會變為液態,這種過程叫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一般來說固體變成液體和液體變成固體的溫度是相同的.
2.沸點
液體沸騰的溫度叫做沸點.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密度.
總結:
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在使用中我們如何區別呢?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易、難、會、可以等.
例如:(1)汽油燃燒 --- 化學變化
汽油能燃燒 --- 化學性質
(2)汽油揮發 --- 物理變化
汽油易揮發 --- 物理性質
[實驗1-5]分別取一集氣瓶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仔細觀察
它們的顏色、狀態和氣味等.取一根小木條(或火
柴)在空氣中點燃,先后慢慢地分別放入盛有氧氣
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燃燒情況的變化.
氧 氣 二氧化碳
顏 色 無色 無色
狀 態 氣體 氣體
氣 味 無味 無味
木條燃燒情況 木條燃燒得更旺 火焰熄滅
提問: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你能歸納出氧氣和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氧氣: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 化學性質:能使木條燃燒得更旺.
二氧化碳: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 化學性質:能使火焰熄滅.)
(三).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性質 用途
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燒) 可用來滅火
已醇[酒精](可以燃燒) 可作燃料
石墨(軟、灰黑色) 可制鉛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