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線段》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使學生學會用刻度尺量線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線段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找線段、量線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和量線段。
難點: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
教學方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繩子、直尺、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特征。
①老師準備一根繩子,提問:繩子現在是彎曲的,怎樣使它變直?
學生觀察匯報。
教師示范:兩手一拉繩子變直了。
小結:把繩子拉直后我們兩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線段)
②看看線段的特點。
小組討論,匯報。
教師指導:直的、有兩個點。線段的兩端是線段的兩個端點。
③出示拉直的繩子。
提問:現在這條繩子是線段嗎?為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④出示幾條不同長短的線段,提問:這些線段長短一樣嗎?
教師總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而且有長有短。
(2)完成“做一做”
(3)找線段
小組討論匯報。尋找我們身邊的線段。
(4)連線段、數線段。
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讓學生說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小組討論匯報。
(5)量線段長。
二、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訂正。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都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線段的特征:直的,有兩個端點。
教學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體會線段的特征,形成表象。但本節課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現在語言表述不嚴密、教學設計形式不多、分層次教學顯得不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