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法(不進位)》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全面了解畫面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2)理解算理,掌握筆算加法的書寫格式,會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豎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難點:筆算的計算順序。
教法與學法:
教法:演示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第11—13頁的情境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舊知回顧,做好鋪墊
口算并說出算法:
12+7= 13+5= 2+17=
4+13= 8+12= 14+3=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1)動畫激趣導入新知。
出示flash動畫。教材11頁情境圖。
(2)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①口算。
②擺小棒法。
③撥計數器演示法。
……
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多種算法。
(3)拋出問題,合作解決。
①多媒體展現,感知豎式。
3 5
+ 2
3 7
②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問題。
根據屏幕展現及擺小棒,用計數器方法列出豎式。
說出列式理由。
(4)教學例2。
3 5
+ 3 2
6 7
對齊數位,從個位加起。教師指導書寫。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學生板演,老師指導,集體訂正。
35+32= 43+26=
(2)當醫生診斷。
判斷豎式中的錯誤并糾正。
四、知識深化,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13頁“做一做”第2題。
板書設計
100以內的加減法(不進位)
35+2=37(人) 35+32=67(人)
3 5 3 5
+ 2 + 3 2
3 7 6 7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計算課,我一改過去說明法則,反復訓練的教法,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擺小棒,有的想到了豎式計算。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從而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