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的歌》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瀏陽河》,并主動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瀏陽河》進行聽賞。
2、能認真聽賞《洞庭魚米鄉》和湖南民歌《放風箏》,了解湖南民歌民間小調的特點,以及放風箏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瀏陽河》,體會湖南民歌民間小調的特點。
教學難點:注意音與節奏的準確。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鋼琴
教學過程:1、情景導入
介紹為什么“紅土地”導入湖南民歌的學習。
2、聽賞《.洞庭魚米鄉》
(1)介紹創作的時代背景:《洞庭魚米鄉》寫于1959年,1956年夏天,作者第一次到洞庭湖區深入生活,正值根治水患之后的合作化高潮之際,黑黝黝的土地,金燦燦的谷穗,天水相連的湖面,揚帆捕魚的船隊,豐富的水產,農民舒暢的心,歡笑的臉,一切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真是個魚米之鄉。左指在這里學習了湘中、湘西農民的高腔山歌唱法。
(2)學生欣賞
思考:音樂風味幾個樂段?你是根據什么來分的?每一段音樂讓你聯想到什么場景?
(3)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全曲分為三段,第一段是料闊高亢的慢板山歌,仿佛在眺望百里洞庭的全貌,開闊優美,富于詩意。第二段是流動活躍的中板號子,好像置身于捕魚船隊之中,朝氣蓬勃,富于生活氣息。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山歌。歌聲漸漸隱去,既描繪了白帆遠影的湖山景色,又抒發了湖區人民熱愛家鄉的純樸感情。
3、學習《瀏陽河》
這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
(1)學生欣賞《瀏陽河》
(2)學生隨琴視唱樂譜 注意樂譜的節奏于音準
(3)歌詞中的方言 河讀成ho 路讀成lou 出讀成 qu
(4) 學生隨音樂唱歌曲
(5)學生邀請一位同學,采用“對唱”的形式,和你一起演唱這首歌曲
(6)課后要求學生找《瀏陽河》的合唱曲、 鋼琴曲、古箏曲等不妨找來大家聽聽。
4、聽賞《放風箏》
(1)說一說自己放風箏的經歷、體會
介紹風箏:風箏是中國發明的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工藝品。千百年來,放風箏成為民間一項傳統的體育和娛樂活動。
(2)聽賞《放風箏》
學生聽賞,體會音樂的情趣
音樂的基本情緒是什么?歌曲描述了怎樣的內容?
歌曲描寫姑娘們春日郊游放風箏的愉快心情。
(3)學生隨琴唱歌曲
注意通常用化舌(得兒)增強歡樂氣氛。
5、課外延伸
學生查一查:(?。╋L箏及風箏節的來歷。(2)適合放風箏的季節。(3)有關風箏之最。
畫一畫:請你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風箏圖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用樂觀的情緒學會演唱《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體會人民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產生對湘贛紅色革命圣地的熱愛之情。
2、能聽賞并跟唱《斑鳩調》,感受江西民歌的音樂特點。
3、能聽賞管弦樂曲《看燈》,感受音樂的氣氛與情緒。
教學重點:能用樂觀的情緒學會演唱《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
教學難點:體會歌曲的情緒。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鋼琴
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
教師用言語導入 江西井岡山
現在井岡上是旅游景點,不僅是由因為有宜人的風光,還因為是一塊紅色的革命圣地。早在1927年,毛澤東同志就帶領眾多革命前輩們在江西創建的井岡山革命根據的。。。。。。
二、聽賞與跟唱《斑鳩調》
1、學生聽賞《斑鳩調》
學生體會音樂的基本情緒?說一說 音樂的基本內容?
2、學生跟唱
學生隨琴視唱歌譜,然后學生跟唱歌曲
也可以讓學生編一編歌詞唱一唱
三、學習歌曲《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
A、導入:用談話的形式學生了解紅軍在反圍剿時期的生活和作戰的情況。
B、學生朗讀歌詞體會歌曲的內容。
C、視唱歌譜
注意歌譜的節奏與音準
D、唱歌曲
歌曲中襯詞的運用表現了什么?(以苦為樂)
四、表現歌曲
A、你覺得這首歌要用怎樣的聲音演唱與形式?
可分組:以一人領唱,全組合唱
同學討論
B、表演
五、聽賞《看燈》
現在的江西是一片欣欣向榮,人們過上了幸??鞓返娜兆?/span>
聽賞《看燈》
音樂描繪了什么?感受音樂的基本情緒是什么?
六、小結與延伸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些的內容,課后同學們在欣賞音樂時可多關注一些音樂的地方特色多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