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起自信的風帆》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了解自信與自負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們與成功的關系。
B、了解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B、盡量避免自信的兩大誤區——自負與自卑
C、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A、樹立自信的生活態度
B、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自信的含義、自信與成功的關系及樹立自信的方法。
教學難點:區分自信、自負、自卑三者之間的不同表現。
(三):課時建議
建議用4課時。用1課時讓學生從多角度把握自信的含義,區別自負、自卑與自信。用1課時說明自信與成功的關系。用2課時以以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學會樹立和增強自己的自信。
(四):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我能行”
故事導入:
小澤征爾是日本的名揚世界的指揮家。在一次音樂指揮家大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時,發現有幾處不和諧的地方。開始,他以為樂隊演奏錯了,便停下來重奏,結果依然如故。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鄭重申明:樂譜沒有問題。面對幾百位權威人土,小澤征爾思考片刻,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席上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原來,這是評委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前兩名參賽者就是因為盲從權威而被淘汰了。小澤征爾終于獲得大賽的桂冠。
教師提問:他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引入課題——“我能行” ?!拔夷苄小笔且环N信念,是人們在沙漠中看見的一片綠洲;“我能行”是一種膽量,是載著人們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種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激烈的競爭中大顯神威。
(一) 自信一族(板書)
思考:在眾口一詞的批評與反對意見面前,羅丹為什么能夠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 “羅丹塑像”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羅丹相信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現巴爾扎克是正確的;相信自己的藝術主張必將會被人們所接受。羅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這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力量。一句“我能行”,讓我們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態度。每一個成功者都應該堅信“我能行”。
活動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圍很廣泛,可以是學習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體育、文藝領域方面的,還可以是知識技能、特長方面的。
在活動中,讓學生陳述“我能行”的種種表現,尤其是對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學要鼓勵引導他們發現自身的“我能行”。
活動二:說一說自己感觸最深的“我能行”
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開發的金礦?;厥鬃哌^的成長之路,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都說過很多的“我能行”:比如,有的同學說:勤學苦練,我能行,唱歌跳舞,我能行;吹簫彈琴,我能行;打球下棋,我能行;做風箏,做手工,我能行;與其他同學友好相處,我能行;孝敬父母,我能行;做好英語練習,我能行;科學生活,我能行;學習電腦,我能行;鍛煉身體,我能行……
首先分組討論,然后每組選兩位同學說說感受,在學生進行情緒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自信的含義和自信的表現。
1、自信的含義:“我能行”的態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對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實現自身所追求的目標。
2、自信的表現: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動上表現—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
活動三:自信者的風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風采,讓學生感受自信帶來的成功和精彩。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一個成功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個性魅力的人,而這一切,都是自信所賦予他們的。
(二)超越自負,告別自卑
活動四:請你來分析
材料一:馬某從小學、中學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順、懂事的孩子,在老師眼中他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學,進入大學后,馬某發現周圍的同學分數都沒有他高,就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最好的,就開始目中無人,連教授老師也不放在眼里。
提問: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進入大學后馬某還相信自己嗎?他表現出來的還是自信嗎?這種心理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
這種心理呈現出的就是自負(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忽視或看不起他人,自以為是),并讓學生閱讀課本“誰最大”的故事加深對自負的認識。
材料二:
進入大學不久,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環境培養起的自負和驕傲迅速被現實擊得粉碎─競選干部的失敗,參加運動會的失利,人際關系的緊張使他的心理嚴重失衡,導致成績急劇下降……馬某開始懷疑自己,進而認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認為同學們都瞧不起自己。
提問:馬某還相信自己嗎?他表現出來的還是自信嗎?這種心理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
這種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義(輕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和能力)。
知識結構圖:
自信 實事求是看待自己 成功
自負 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忽視或看不起他人,自以為是 失敗
自卑 輕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和能力 失敗
(展示兩個神態迥異的卡通形象—蝸牛和青蛙,分別代表自卑和自負,使展示更加生動形象)
為讓學生更加深刻認識自卑、自負的心理狀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介紹馬加爵事件:剛才所說的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駭人聽聞的馬加爵事件中的主人公馬加爵,馬加爵在大學期間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調適,內心的自卑與自負發生了劇烈的碰撞,結果釀成了慘劇——在一次與同學打牌所發生的沖突中,他殺死了他的四位同學。2004年4月,昆明市中級法院公開審理此案,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馬加爵死刑,剝奪政治權力終身。
為深化學生對自信、自負、自卑之間區別的認識,讓學生充滿自信,最終告別自卑,超越自負。我設計了
活動五:情景劇場——在成功面前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很多同學都曾有過自負或自卑的心理經歷,下面,讓我們進行一個即興小品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三名表演的同學;
2、小品內容:數學考試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負的丙都得了90分,三個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別會有什么表現)。
3、分組討論(約三分鐘),同學們為表演的同學設計人物和語言。
4、其他同學根據表演來猜測他們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評一評哪一組表演的更形象。
歸納總結
自信是對自我能力的確信,而自卑、自負都源于對自己能力的錯誤估計,現在,同學們正處于一個注重個性張揚的青春階段,都渴望擁有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充滿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種不適當的心理狀態都會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讓我們告別自卑,超越自負,走向自信,好好學習,快樂生活,做未來生活的強者,做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