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力的單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4、會畫力的示意圖
5、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驗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3、體驗模型法、轉換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列舉力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重點: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難點:力的三要素
教學方法:
情景式研究性學習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堂詳錄
一、 引入:
教師:同學們,大家已經看到桌子上擺放了很多器材,說明這節課我們要動手做很多實驗,首先,讓我們來給雙手做做準備活動。
學生實驗:捏橡皮泥比賽
學生:1、實驗
2、展示成果
3、評比
教師:橡皮泥為什么會變成各種形狀?
學生:用力捏的
教師:物體受力后,會發生變化——稱為力的作用效果。今天我們就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板書課題)
二、 講授新課
(一) 力的作用效果
教師:剛才的比賽,已經反映了一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學生: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
教師:板書。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用桌子上的器材再來感受一下力可以改變物體形狀。
學生;動手實驗。
教師:提出新課題:力還可以使物體發生什么變化?(屏幕出現探究課題一)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匯報成果:實驗過程——現象——說明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隨時板書學生的成果結論。
師生:歸納、合并、得出效果之二——改變運動狀態
教師:我們通過實驗已經知道了力的兩大作用效果,同學們能否再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學生:生活舉例。
(二) 力的三要素
學生實驗:比賽:誰的力氣大?(一女生、一男生分別掰握力棒。)
教師:同學們都認可男生力氣大,那么讓他(她)倆再來比一比。
學生實驗:剛才兩名學生拿地板擦比賽(位置不同)。
教師:為什么又是女生力氣大了呢?
教師:根據剛才的場景,同學們能否設立一個探究課題呢?
學生:設立課題: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屏幕出現探究課題二)
教師:下面同學們就開始實驗探究??商骄恳粋€因素,亦可探究多個因素。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展示成果(如有缺漏,教師可補充)
師生:歸納,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師板書)
教師:我們把以上三個因素稱為力的三要素。(板書)
教師:掰握力棒,讓學生描述力的三要素。
教師:我們能否用更直觀的方法來描述力的三要素。
教師:聯系初二時,利用光路圖描述光的傳播變化,讓學生回憶“模型法”。
教師:今天我們用“模型法”來描述力的三要素。稱為力的示意圖。
教師:講述力的示意圖的畫法(給出力的單位)。(課件展示)
學生:練習。
教師:同學們能否再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學生:生活舉例。
(三)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師:下面大家來看一幅圖片。(課件展示)
學生:分析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師:有關這一課題,下一節課我們再研究。
三、 課堂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心得體會。(學到了什么?)
四、 評估、建立新課題
回顧本節課實驗及日常生活,能否提出新的課題?